集團新聞
匠心鐫刻 ? 品質項目 | 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市政道路工程
2022-12-28

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是蘇交科生命力之所在
也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智慧之源
我們始終追求卓越
鼓勵服務、技術、產品和管理等一切創新活動
致力于培育和打造各專業領域的高品質項目
為行業發展持續貢獻蘇交科力量
江心洲四面環水,東隔夾江毗鄰河西新城、西跨長江主航道遙望江北新區、南眺長江三橋、北望長江大橋,區位優越,環境優美,曾經是一座種滿葡萄的江中小島。2009年5月,在江蘇省委、省政府的推動下,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項目奠基,拉開了全島開發建設的序幕。2012-2013年,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先后委托蘇交科集團開展了島內二期、三期市政道路工程的設計工作。
二期市政道路工程主要包含6條市政道路,道路全長3.7km;三期市政道路工程主要包含14條市政道路,道路全長12.9km。設計內容包括路線、路基路面、橋涵、交通工程以及沿線附屬設施(路燈、景觀綠化、管線綜合等)的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設計及后期服務,同時配合招標、設計審查會務服務等相關工作。
與傳統功能區的市政基礎設施設計相比,基于生態科技島的定位,在貫徹傳統設計理念的同時,更加注重“生態、綠色”理念在設計中的融入。本項目通過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綜合管廊、公交優先等先進理念的融入,積極響應了當前國家層面的新型城市化建設熱點。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項目組積極探索構建交通性慢行系統、生態廊道慢行系統、自行車專用騎行道,以滿足人們綠色、低碳出行需求,讓生態島更有魅力、更加宜居、更加宜游。
 |
 |
自行車專用騎行道 |
橋下步道 |
本項目在多條道路下設有中水系統,在低密度的建設地區布置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等一系列設施收集調節雨水滲透補充地下水,減少雨水徑流帶來的面源污染改善整體水環境質量。同時設置雨水收集裝置收集屋面雨水,用作沖廁、景觀澆灌等用途。
一號路著重通過雨水花園的設計貫徹了政府關于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通過路側下凹式綠地的海綿化處理增設溢流井、蓄水池、過濾砂墊層等設施。做到對降水的蓄、濾、凈,提升了全島的水資源利用率,改善了周邊環境。
本項目道路較多,周邊地勢起伏,因此與周邊地坪的高差起伏較大,本次設計中充分考慮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通過不同的景觀設計手法,將道路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讓行人感覺“行在路上,宛若畫中”,努力做到山水城林,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效果。
 |
 |
草花鑲邊緩坡銜接(環島東路) |
親水釣臺 |
項目區域水網密集,為最大程度的親近自然,河道護砌均采用石籠設計,低成本實現河道防護的穩定和堅固。春天野草中探出頭來,野趣十足,使島上河道景觀表現更具特色。
公共交通作為一種大運力交通工具,相較于私家車出行,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最小,節能減排效益明顯,十分貼合生態科技島的生態理念,同時,公共交通作為一種新型的出行方式,其技術性、科技性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通過對世界上公共交通領域最新科技的接觸和了解,本項目積極采用最新的信息化技術,為體現江心洲公交優先及科技主導的理念,在如下兩方面進行了突破:
本項目在后續道路設計過程中采用裝配式管廊技術,具有質量好、工期短、成本低、環保綠色、地基變形適應性強等優點,適合江心洲區域較差的地質情況,同時滿足了生態島建設對文明施工的要求。
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市政道路工程項目同時獲得了 2021年度省城鄉建設系統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
區域開發,道路先行,二期、三期市政道路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工程的啟動使生態科技島路網系統逐步按規劃成形,對完善和補充區域路網,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促進島內招商引資、開發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江心洲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并取得了建設主管部門的獎項表彰。